长安道

· 高启
长乐钟声动,平津树色开。 中郎长戟卫,丞相小车来。 新成赐将第,更筑候神台。 谁念公车客,空怀作赋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乐:指长乐宫,汉代宫殿名。
  • 平津:地名,指平津邑,古代长安附近的一个地方。
  • 中郎:古代官职名,指中郎将,是皇帝的侍卫官。
  • 长戟卫:指手持长戟的卫士,戟是一种古代兵器。
  • 丞相: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首相。
  • 小车:指轻便的车子。
  • 赐将第:赐给将军的府邸。
  • 候神台:古代用来观测天文气象的高台。
  • 公车客:指乘坐公家车辆的旅客,这里可能指等待朝廷征召的士人。
  • 作赋才:指写作诗赋的才能。

翻译

长乐宫的钟声响起,平津的树色渐渐展开。中郎将带领着持长戟的卫士守卫,丞相则乘坐轻便的小车到来。新近赐给将军的府邸已经建成,又在建造观测天象的候神台。然而,谁会记得那些乘坐公家车辆、空有作赋之才的士人呢?他们只能空怀才华,无人赏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长安城内宫廷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士人的无奈。诗中“长乐钟声动,平津树色开”以钟声和树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后文通过对中郎将、丞相的描写,以及赐将第和候神台的建造,反映了朝廷的奢华与权力的集中。然而,最后两句“谁念公车客,空怀作赋才”则转折出士人的落寞与不被重视,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命运的同情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