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亳州薛考功
少年不识字,持戟仕金门。万事蹉跎岂自料,一官憔悴与谁言。
上书昨日辞天子,还从阙下归田里。束缚始自重为人,激昂尚欲酬知己。
不悟名轻世果然,翻嫌计晚身如此。便尔深林学遁栖,家贫那免伏耕犁。
腰镰暮向夷门北,倚仗朝过莘野西。伐木手营一茅宇,披榛力灌几药畦。
箧中笔砚无时把,肘后诗书坐懒题。往往顽痴众所疑,悠悠端合困明时。
闻君解语五千字,宅畔仙窟定所知。此日低头应笑我,平时开口却为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蹉跎:时间白白地过去,事情没有进展。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束缚:被限制,不自由。
- 激昂:情绪高涨,充满激情。
- 酬知己:报答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
- 遁栖:隐居。
- 腰镰:系在腰间的镰刀,指农夫的装束。
- 夷门:古代地名,此处泛指乡野。
- 莘野:古代地名,此处泛指乡野。
- 伐木:砍伐树木。
- 披榛:拨开丛生的荆棘,指辛苦劳作。
- 药畦:种植药材的田地。
- 顽痴:愚钝,不聪明。
- 明时: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 解语:理解文字,指学识渊博。
- 仙窟:比喻隐居或学问精深的地方。
翻译
我年轻时不识字,拿着武器在金门任职。所有的事情都白白浪费了,我自己也没料到,一个官员的憔悴有谁能诉说。昨天我上书辞别了天子,回到田里。重新被束缚,我仍然想要充满激情地报答了解我的人。没想到名声在这个世界上是如此轻浮,反而嫌自己投身得太晚。于是我隐居在深林中,家里贫穷,不得不耕田。晚上腰间挂着镰刀向夷门北去,早上拄着拐杖经过莘野西。亲手砍树建了一个茅屋,辛苦地灌溉了几块药田。箱子里的笔砚已经很久不用了,书本懒得题字。我常常因为愚钝被众人怀疑,在这个清明的时代,我终究还是被困住了。听说你能理解五千字,你的宅邸旁边一定有学问精深的地方。此时此刻,你应该低头笑我,平时我开口又是为了谁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早年不学无术,后来虽然有所觉悟但已晚的遗憾和自嘲。诗中,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展现了一种从无知到觉醒,再到无奈接受现实的心路历程。诗人的语言直白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自身经历的叙述,传达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知识的渴望。整首诗既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反思,也是对知识价值的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