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野寺次韵徐廉使琰旧题

· 高启
使节城东按部回,曾将从吏到香台。 秋林数骑萧萧去,晚泽孤鸿噭噭来。 萝雨湿衣溪路转,柏风吹烛殿门开。 当年物色难留与,题壁惭无子美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使节:古代指使者,这里指徐廉使。
  • 按部:巡视部属。
  • 香台:指佛寺。
  • 萧萧:形容马嘶声或风声。
  • 晚泽:傍晚的湖泽。
  • 噭噭(jiào jiào):形容鸟叫声。
  • 萝雨:细雨。
  • 柏风:柏树间吹来的风。
  • 子美:杜甫的字,这里指杜甫的诗才。

翻译

徐廉使巡视城东归来,曾经带领官吏来到佛寺。 秋天的林中,几骑马萧萧地离去,傍晚湖泽边,孤鸿噭噭地飞来。 细雨湿透了衣裳,溪边小路曲折,柏树间风吹动,佛殿的门缓缓打开。 当年的景色难以留住,面对题壁,我惭愧没有杜甫那样的诗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徐廉使巡视归来途中的景象,通过秋林、晚泽、萝雨、柏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中“萧萧去”与“噭噭来”形成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结尾处提到“题壁惭无子美才”,既表达了对杜甫诗才的敬仰,也透露出自己对于无法完美表达所见所感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启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