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张著作菁山隐居

· 高启
霞映青山似赤城,归栖闻已谢时名。 半湖残雨收虹影,几树斜阳带鸟声。 竹下逢僧投杖揖,萝间候客抱琴行。 平生应笑王夷甫,末路方言少宦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霞映:霞光映照。
  • 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南门,因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似雉堞,故名赤城。这里形容山色如霞。
  • 归栖:归隐。
  • 谢时名:辞去世俗的名声。
  • 虹影:彩虹的影子。
  •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 抱琴行:携带琴行走,形容隐居生活的闲适。
  • 王夷甫:王衍,字夷甫,西晋政治家,后因政治斗争被杀。
  • 末路:晚年,生命的最后阶段。
  • 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翻译

霞光映照着青山,仿佛赤城一般,听说你已经归隐,辞去了世俗的名声。 半湖的残雨过后,彩虹的影子渐渐消失,几棵树在斜阳中,伴随着鸟儿的叫声。 在竹林下遇见僧人,便放下手杖行礼,穿过藤萝间,等待着客人,抱着琴行走。 平生我应该笑那王夷甫,到了晚年才说对官场不感兴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宁静画面,通过“霞映青山”、“归栖”、“虹影”、“斜阳”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诗中“竹下逢僧”、“抱琴行”等细节,进一步以僧侣和音乐为象征,强调了隐居生活的精神追求和内心的宁静。结尾处对王夷甫的提及,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选择的肯定,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淡漠和对隐逸生活的珍视。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