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

· 高启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 燕国佳人号顺时,姿容歌舞总能奇。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建章宫里长生殿,芍药初开敕张宴。龙笙罢奏凤弦停,共听娇喉一莺啭。 遏云妙响发朱唇,不让开元许永新。绣陛花惊飘艳雪,文梁风动委芳尘。 翰林才子山东李,每进新词蒙上喜。当筵按罢谢天恩,捧赐缠头蜀都绮。 晚出银台酒未销,侯家主第强相邀。宝钗珠袖尊前赏,占断春风夜复朝。 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世间遗谱竟谁传,弟子犹怜一人在。 曾记《霓裳》学得成,朝元队里艺初呈。九天声落千人听,丹凤楼前月正明。 狭邪贵客回车马,不信芳名在师下。风尘一旦禁城荒,谁是花前听歌者。 从此飘零出教坊,远辞京国客殊方。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 相逢为把双蛾蹙,《水调》、《梁州》歌续续。江南年少未曾闻,元是当时供奉曲。 朝使今年海上归,繁华休说乱来非。梨园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始知欢乐生忧患,恨杀韩休老无谏。伤心不见昔人歌,汾水秋风有飞雁。 此日西园把一卮,感时怀旧尽成悲。含情欲为秋娘赋,愧我才非杜牧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宸游:帝王出游。
  • 仗中乐部:宫廷中的音乐部门。
  • 燕国佳人:指郭芳卿。
  • 建章宫:古代宫殿名。
  • 长生殿:宫殿名,常用于帝王宴乐。
  • 芍药:一种花卉,常用于比喻美女。
  • :帝王的命令。
  • 遏云:形容歌声高亢,能使云停止。
  • 绣陛:华丽的台阶。
  • 文梁:华美的屋梁。
  • 翰林才子:指有才华的文人。
  • 缠头:赏赐给艺人的财物。
  • 银台:宫廷中的台阁。
  • 侯家主第:贵族的府邸。
  • 宝钗珠袖:华贵的服饰。
  • 瘗玉埋香:比喻美女的逝去。
  •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古代著名的舞蹈曲。
  • 朝元:朝见皇帝。
  • 九天:极高的天空,比喻皇宫。
  • 丹凤楼:宫殿名。
  • 狭邪:指世俗的繁华场所。
  • 风尘:指世俗的纷扰。
  • 殊方:异域,远方。
  • 双蛾:双眉,比喻美女的眉。
  • 水调梁州:古代的曲名。
  • 供奉曲:宫廷中供奉的乐曲。
  • 朝使:朝廷的使者。
  • 梨园:指宫廷的乐部。
  • 内宴:宫廷内的宴会。
  • 韩休:唐代宰相,以直言进谏著称。
  • 汾水秋风:指秋天的汾水,风景凄凉。
  • 西园:园林名。
  • 一卮:一杯酒。
  • 秋娘:指美女。
  • 杜牧之:唐代诗人杜牧。

翻译

在文皇统治的太平盛世,帝王频繁出游上苑。宫廷乐部有五千人,谁能唱出最新颖的乐曲,谁就是第一? 燕国的佳人郭芳卿,她的歌舞才能出众。宦官奉旨时常宣唤她,催促她画眉准备表演。 建章宫的长生殿里,芍药初开时帝王命令设宴。音乐停止后,大家一起聆听她如莺般的歌声。 她的歌声高亢动人,不亚于开元年间的许永新。华丽的台阶上,花瓣如雪飘落,华美的屋梁下,风动尘香。 山东的翰林才子李先生,每次进献新词都让皇帝欢喜。宴会结束后感谢天恩,收到赏赐的财物。 夜晚从银台出来,酒意未消,贵族府邸强邀他。宝钗珠袖在宴会上赏赐,占尽春风日夜。 但这些欢乐的事已随浮云改变,美女逝去已多年。世间的遗谱无人传承,只有她的弟子还在。 曾记得学习《霓裳羽衣曲》,朝见皇帝时首次呈现。皇宫中的声音震撼千人,丹凤楼前的月光正明。 世俗的繁华场所中,贵客回车马,不相信她的名声在师傅之下。一旦风尘禁城荒芜,谁还在花前听歌? 从此她离开教坊,远离京国到异域。春尽时闭门无人问,白发青裙不再打扮。 相逢时皱起双眉,继续唱着《水调》、《梁州》。江南的少年未曾听过,原来这是当时的供奉曲。 今年朝廷的使者从海上归来,不再说乱世的是非。梨园散尽,宫槐落下,天子愁多,内宴稀少。 始知欢乐带来忧患,恨杀直言的韩休老去无谏。伤心不见昔日的美人歌,汾水秋风中只有飞雁。 今日在西园举杯,感时怀旧尽成悲。含情欲为秋娘赋诗,愧我才非杜牧。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明代教坊旧妓郭芳卿及其弟子陈氏的描写,展现了宫廷乐舞的繁华与衰落,以及艺人的命运变迁。诗中,高启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宸游驾频出”与“风尘一旦禁城荒”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代的变迁和艺人的悲欢离合。同时,通过对郭芳卿歌舞才能的赞美,以及对其弟子陈氏命运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和艺人的尊重与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高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