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前一宵溪上待月

溪烟如缕散斜曛,度口渔歌隔浦闻。 甫醉欲留春不住,微吟胥警夜初分。 虚甔偃蹇愁逋客,野角牢骚懈戍军。 蟾魄似知风候转,独迟清梦溯鸥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斜曛(xié xūn):斜阳,夕阳。
  • :刚刚。
  • :都,全。
  • 虚甔(xū dān):空瓶子,比喻空虚无物。
  • 偃蹇(yǎn jiǎn):困顿,不顺利。
  • 逋客(bū kè):逃亡者,这里指流亡者。
  • 野角:野外的号角声。
  • 牢骚:抱怨,不满。
  • 懈戍军:松懈的守军。
  • 蟾魄:月亮的别称。
  • 风候:风向和气候。
  • :逆流而上。

翻译

溪上的烟雾如细缕般散开在斜阳之下,渡口渔歌的声音隔着水波传来。刚刚醉意中想要留住春天却留不住,轻声吟咏中,大家都警觉夜已初分。空虚的瓶子困顿地担忧着流亡者,野外的号角声中带着牢骚,让守军感到懈怠。月亮的清辉似乎知道风向和气候正在转变,独自迟来的清梦逆流而上,追寻着鸥鸟的群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立夏前夜溪边的景色与心境。诗中,“溪烟如缕散斜曛”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夕阳下溪边烟雾的朦胧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后文通过对“甫醉欲留春不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诗的结尾,“蟾魄似知风候转,独迟清梦溯鸥群”,则巧妙地以月亮的迟来和清梦的追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期待与追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