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李伯开吴侯履集越山迟子建不至

南国秋深展别悰,溪山迢递此过从。 青鞋白帢追呼近,野蔌篱香取次供。 寒色乍侵桑落酒,夕阴遥度翠微钟。 高歌望断幽人迹,何处萸花趁短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 别悰:别离的情感。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青鞋白帢:指穿着朴素的鞋子和帽子,形容朴素的装束。
  • 野蔌:野菜。
  • 篱香:篱笆旁的花草香气。
  • 取次供:依次提供。
  • 桑落酒:一种酒名。
  • 翠微钟:翠微山上的钟声。
  • 幽人:隐士。
  • 萸花:茱萸花,重阳节时常用的植物。
  • 短筇:短杖,常用于行走。

翻译

在南国的深秋,我们为了别离的情感而相聚,溪水和山峦显得格外遥远,我们因此而相聚。穿着朴素的鞋子和帽子,我们的呼唤声近在咫尺,野菜和篱笆旁的香气依次提供。寒气突然侵入桑落酒中,傍晚的阴云远远地传来了翠微山上的钟声。高声歌唱,却望不到隐士的踪迹,不知何处可以趁着短杖去寻找茱萸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诗人与朋友在南国山水中相聚的情景。诗中,“南国秋深”与“溪山迢递”共同营造了一种遥远而深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的自然景物如“野蔌篱香”、“桑落酒”和“翠微钟”都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结尾处的“幽人迹”和“萸花”则增添了一丝寻觅和期待的情感色彩,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