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星渚云軿夜不禁,填桥乌鹊静高林。 溪堂薄暑宽秋扇,海国凉风引暮砧。 瓜果席边残醉咏,机丝天上隔年心。 飞觥欲问乘槎客,碧落愁牵几度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星渚(xīng zhǔ):指银河。
  • 云軿(yún píng):古代神话中仙人所乘的车,这里指织女的车。
  • 填桥乌鹊:传说中七夕之夜,乌鹊会飞到天上为牛郎织女搭桥。
  • 溪堂:溪边的房屋。
  • 海国:指沿海地区。
  • 暮砧(mù zhēn):傍晚时捣衣的声音,砧指捣衣石。
  • 瓜果席边:指七夕节时摆放的瓜果。
  • 机丝天上:指织女在天上织布。
  • 飞觥(fēi gōng):举杯。
  • 乘槎客(chéng chá kè):指乘船的旅客,这里比喻牛郎。
  • 碧落:指天空。

翻译

银河之夜,仙人的车马不停歇,乌鹊在林中静静地为牛郎织女搭桥。 溪边的房屋里,薄薄的暑气让人不必打开秋扇,沿海地区凉风习习,傍晚的捣衣声响起。 在摆放瓜果的席边,残留着醉意吟咏,天上的织女隔年仍在织布,心中充满思念。 举杯询问乘船的旅客,天空中的忧愁牵动着多少阴晴圆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过银河、乌鹊、凉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中“填桥乌鹊静高林”一句,巧妙地融入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增添了诗意。后两句通过对七夕习俗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天上织女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七夕节的浪漫与哀愁。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