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

忻口孤城在,横当晋上游。 上包宁武戍,河绕秀容楼。 设伏宜天险,防边及早秋。 太原此门户,诸将莫轻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忻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市,是古代军事要塞。
  • 横当:横亘,横跨。
  • :指山西省,古称晋国。
  • 上包:指地理位置高,可以覆盖。
  • 宁武戍:宁武关的戍守,宁武关是古代山西的重要关隘。
  • 秀容楼:秀容是忻州的古称,楼指城楼或瞭望楼。
  • 设伏:设置埋伏。
  • :适宜,适合。
  • 天险:自然形成的险要地形。
  • 防边:防守边疆。
  • 早秋:初秋时节。
  • 门户:比喻重要的关口或入口。
  • 轻裘:轻便的皮衣,这里比喻轻敌或懈怠。

翻译

忻口这座孤城,横亘在晋地的上游。 它高高地覆盖着宁武关的戍守,河水环绕着秀容的城楼。 这里适宜设置埋伏,利用天险,防守边疆应在初秋就做好准备。 太原以此为门户,诸位将领切不可因轻敌而懈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忻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作为军事要塞的险要。诗人通过对忻口地形的描述,强调了其作为太原门户的战略意义,并警示将领们不可轻敌。诗中“设伏宜天险,防边及早秋”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军事策略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和对将领们的期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