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尹恒复丈

隐几知何处,蘧蘧八十秋。 小儿犹白马,老子已青牛。 经史为金液,衣冠在石楼。 受书诸弟子,采采愧蜉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隐几:隐居而简陋的几案,指隐居生活。
  • 蘧蘧: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
  • 八十秋:指八十岁。
  • 小儿:年轻人。
  • :还,仍然。
  • 白马:指年轻人骑马游历,象征年轻活力。
  • 老子:指年长者,此处指自己。
  • 青牛:指老子骑青牛,象征隐居或长寿。
  • 经史:指古代的经典和历史书籍。
  • 金液:比喻珍贵的知识或智慧。
  • 衣冠:指文人士大夫的服饰,也指文人的身份和风范。
  • 石楼:坚固的楼阁,比喻学问的根基深厚。
  • 受书:接受教育,学习。
  • 蜉蝣:一种生命短暂的昆虫,比喻人的生命短暂或学识浅薄。

翻译

隐居的生活简朴,我悠闲自得地度过了八十载春秋。 年轻人依旧骑着白马四处游历,而我这个老人已经骑上了青牛,象征着长寿和隐居。 我把经史书籍当作珍贵的金液,我的学问和风范如同坚固的石楼。 我的弟子们在这里接受教育,但他们的学识还浅薄,如同蜉蝣一般短暂,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屈大均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学问的珍视。诗中通过“小儿犹白马,老子已青牛”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年轻到老年的转变,以及对隐居生活的选择。同时,诗人将自己的学问比作“金液”和“石楼”,显示了他对自己学识的自信和自豪。最后,诗人对弟子们的期望和勉励,也透露出他对后辈的关怀和教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学问的深刻理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