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山草堂感怀

几夕松间石,披衣坐忍寒。 啸声空外答,心影月中看。 果落惊山鸟,风来堕箨冠。 凄凉殊不寐,更上步虚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舂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忍寒:忍受寒冷。
  • 啸声:指长啸的声音,古代文人常以长啸表达情感。
  • 空外答:在空旷的外界回响。
  • 心影:心中的影像或情感。
  • 月中看:在月光下观看。
  • 果落:果实落下。
  • 惊山鸟:惊动山中的鸟。
  • 风来堕箨冠:风来时,竹叶或草帽被风吹落。
  • 凄凉:形容环境或心情的孤寂冷清。
  • 殊不寐:特别难以入睡。
  • 步虚坛:道教中的一种修炼场所,也指高处的平台。

翻译

几夜在松林间的石头上,我披着衣服坐着忍受寒冷。 我的长啸声在空旷的外界回响,心中的影像在月光下观看。 果实落下惊动了山中的鸟,风来时,竹叶或草帽被风吹落。 环境或心情的孤寂冷清让我特别难以入睡,我再次登上高处的平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舂山草堂的夜晚,独自坐在松林间的石头上,感受着寒冷和孤独。通过“啸声空外答,心影月中看”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外界的渴望回应。后两句“果落惊山鸟,风来堕箨冠”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界的敏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体验。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