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茅天石

苕霅溪边客,丹青世所无。 以予为屈子,因作远游图。 旧业馀天目,新诗满太湖。 繇来名下士,多半在菰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苕霅(tiáo zhà):指苕溪和霅溪,两条河流的名称,位于浙江省。
  • 丹青:指绘画艺术。
  • 屈子:指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 远游图:一幅描绘远游场景的画作。
  • 天目:指天目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 太湖:中国东部的一个大型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之间。
  • 繇来(yóu lái):自古以来。
  • 菰芦(gū lú):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这里比喻隐居的地方。

翻译

苕溪和霅溪边的客人,你的绘画技艺世间罕见。 因为你视我为屈原,所以创作了一幅远游图。 我的旧业与天目山余脉相连,新诗则遍布太湖之滨。 自古以来,名士多隐居于水边的菰芦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是屈大均赠给一位擅长绘画的朋友茅天石的。诗中,屈大均赞美了茅天石的绘画才能,并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敬仰。通过“远游图”这一意象,诗人展现了自己与屈原的精神联系,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以“菰芦”为喻,暗示了名士多选择隐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