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相思子喂相思与公漪声远分赋得思字

相思最小鸟,终日食相思。 共命迦陵似,同心珠树知。 香衔红的的,冷宿碧枝枝。 多谢琼闺意,殷勤饥渴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相思子:一种植物的种子,又名红豆,常用来象征相思之情。
  • 公漪: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好。
  • 声远:声音传得很远,这里可能指诗人与公漪的诗声或话语能够传达到远方。
  • 分赋:分别作诗,这里指诗人与公漪各自作诗。
  • 得思字:以“思”字为韵脚作诗。
  • 迦陵:迦陵频伽,佛教中的鸟名,这里比喻相思鸟。
  • 珠树:神话中的树,结珍珠,比喻珍贵。
  • 的的:明亮的样子。
  • 多谢:非常感谢。
  • 琼闺:指女子的闺房,这里可能指赠送相思子的女子。
  • 殷勤:热情周到。

翻译

最小的相思鸟,整日里吃着相思子。 它像迦陵频伽一样共享生命,如同珍稀的珠树知晓同心。 它衔着鲜红的相思子,明亮而香甜,冷清地栖息在碧绿的树枝上。 非常感谢那闺中女子的深情,她在饥渴之时给予我如此殷勤的关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相思鸟与相思子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诗中,“相思最小鸟”与“终日食相思”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相思之深重。后文以迦陵频伽和珠树作比,增强了诗意的美感和象征意义。结尾处对女子的感谢,更是将相思之情升华到了感恩与珍惜的层面,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情感的珍视。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