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廉雷三郡旅中寄怀道香楼内子

知尔绣桂香,别来双带长。 三秋多怨曲,七夕定新妆。 珠掠盘明月,花梳间海棠。 针楼如有梦,西去即高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绣桂香:指绣有桂花图案的香囊。
  • 双带长:指系在香囊上的两条长带子。
  • 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这里泛指秋天。
  • 怨曲:哀怨的曲子。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 新妆:新的妆容,这里指女子为七夕节准备的特别装扮。
  • 珠掠盘明月:形容女子梳妆时,珠饰在明亮的镜盘前闪烁,如同明月。
  • 花梳间海棠:指女子梳妆时,梳子上插着海棠花。
  • 针楼:传说中织女的工作场所,这里指女子在七夕节编织或刺绣的地方。
  • 高梁:高大的梁木,这里可能指高大的建筑或理想之地。

翻译

知道你绣制的桂花香囊,分别以来那双带子依旧长长。 在这秋天的深处,你或许常弹奏哀怨的曲调, 而到了七夕那天,你定会换上新的妆容。 你的珠饰在明亮的镜盘前闪烁,如同明月, 梳子上插着海棠花,美丽动人。 在那编织或刺绣的楼阁中,若你有所梦, 愿你西去的方向,便是那高大的梁木,理想的所在。

赏析

这首作品是屈大均在旅途中寄给妻子的诗,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七夕节的期待。诗中通过“绣桂香”、“双带长”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妻子的手艺和两人的情感纽带。后文以七夕为背景,想象妻子的新妆和节日活动,充满了浪漫和温馨的气氛。结尾的“针楼如有梦,西去即高梁”则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向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