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蒲于稿菌之上

· 邵宝
山中有野人,故出三秀族。 胡然朝暮姿,乃梦长生箓。 涧边有仙灵,九节碧如玉。 偶就山人居,清贞两无歇。 久要见平生,虚心愿为谷。 匪石良自知,馀子真碌碌。 薰风梅雨馀,仙衣动新绿。 浮游水中央,千春隔尘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稿菌:指生长在山间湿润处的苔藓类植物。
  • 三秀族:指山中生长的三种美丽的植物。
  • 长生箓:指传说中记载长生不老秘方的书籍。
  • 仙灵:指山中的神仙或灵物。
  • 九节碧如玉:形容植物的茎节分明,颜色碧绿如玉。
  • 清贞:清高贞洁。
  • 久要:长期约定。
  • 虚心:谦逊,心胸开阔。
  • 匪石:非石头,比喻坚定不移。
  • 薰风梅雨:指和煦的风和梅雨季节。
  • 仙衣:比喻植物的叶子。
  • 浮游:漂浮游动。
  • 千春: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翻译

山中有一位隐士,他居住的地方生长着三种美丽的植物。这些植物虽然只有朝暮的姿态,却梦想着能记录在长生的秘籍中。涧水边有神仙般的灵物,它们的茎节分明,颜色碧绿如玉。偶然间,这些灵物来到隐士的居所,与隐士一同保持清高贞洁,永不停歇。长期的约定见证了隐士的一生,他谦逊如谷,坚定不移,自知非同凡响,而其他人则显得平庸无奇。在和煦的风和梅雨季节之后,这些灵物的叶子泛起了新的绿色,它们漂浮在水的中央,与尘世隔绝,仿佛经历了千年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隐士与自然灵物的和谐共生,通过“三秀族”、“长生箓”、“仙灵”等意象,展现了隐士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诗中“清贞两无歇”、“虚心愿为谷”等句,表达了隐士清高贞洁、谦逊自持的品质。结尾的“薰风梅雨馀,仙衣动新绿”和“千春隔尘俗”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寓意隐士的超脱与长寿,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灵性的崇敬。

邵宝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国贤,号二泉。成化二十年进士,授许州知州,躬课农桑,仿朱熹社仓,立积散法。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教人以致知力行为本,革数十年不葬亲之俗,奏请停开银矿。宁王朱宸濠索诗文,峻却之。正德四年迁右副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诛,升户部右侍郎,拜南礼部尚书,恳辞。诗文以李东阳为宗。谥文庄,学者称二泉先生。有《漕政举要》、《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