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稚女

自失餔糜妇,家中日益贫。 东门如复出,黄口托何人。 况此桑榆日,尤须菽水身。 此行惟数月,即返莞江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餔糜(bū mí):指喂养孩子的母亲。
  • 黄口:指幼儿。
  • 桑榆日:比喻晚年。
  • 菽水(shū shuǐ):豆和水,指最平凡的食品,常用来形容贫寒的生活。
  • 莞江滨:指东莞的江边,这里可能是诗人的家乡。

翻译

自从失去了喂养孩子的母亲,家中变得越来越贫穷。 如果我再次出门,我的幼儿又能托付给谁呢? 况且我已步入晚年,更需要依靠简朴的生活。 这次出行只有几个月,很快就会返回东莞的江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困境的深切忧虑和对幼儿的无限牵挂。诗中,“自失餔糜妇”一句,即揭示了家庭因失去母亲而陷入贫困的现实。后文“东门如复出,黄口托何人”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幼儿无人照料的担忧。末句“此行惟数月,即返莞江滨”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尽快归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