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楼春集

· 宗臣
朝来鸣佩散长安,汉树千花覆石栏。 把酒逢君歌北雁,上书有客泣南冠。 万家芳草悲春暮,三月高松过雨残。 欲寄愁心与白日,浮云满目不胜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佩:古代官员上朝时佩带的玉饰,行走时发出声响。
  • 长安:古都名,今西安,这里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汉树:指长安的树木。
  • 石栏:石制的栏杆。
  • 北雁:北方的雁,常用来象征远方的消息或离别。
  • 南冠:古代南方士人的帽子,这里指南方人或被囚禁的人。
  • 三月:春季的第三个月,即暮春时节。
  • 白日:太阳。
  • 浮云:飘动的云,常用来比喻变幻无常或远行的意象。

翻译

早晨,官员们佩带着鸣佩,从长安散去,汉树的花朵覆盖了石栏。与你相逢,举杯共饮,歌颂北方的雁,而有人上书时,却因思念南方而哭泣。万家的芳草在春暮时分感到悲伤,三月的高松在雨后显得更加苍凉。想要把心中的愁思寄托给太阳,但满目的浮云让人感到不胜寒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长安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鸣佩”、“汉树”、“石栏”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朝堂散会后的静谧画面。而“北雁”、“南冠”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故土的思念。后两句通过对“芳草”、“高松”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哀愁。结尾的“白日”与“浮云”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内心的孤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