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四首

· 宗臣
北阙平临汉,西山迥接秦。 风尘偏作吏,梅柳畏逢春。 盗贼沧江起,征输赤县频。 生涯俱浩荡,世路正艰辛。 日月余愁鬓,乾坤有病身。 何能遂倚剑,祗自失垂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阙:指皇宫以北的门阙,代指朝廷。
  • 西山:指京城西面的山,这里可能指西山的美景。
  • 迥接:远远地连接。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和劳碌。
  • 梅柳:梅花和柳树,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征输:征税和运输,指政府的税收和物资调配。
  • 赤县: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浩荡:广阔无边,这里形容生涯的艰难和不确定。
  • 世路:人生的道路。
  • 乾坤:天地,泛指世界。
  • 倚剑:持剑,表示决心或行动。
  • 垂纶:钓鱼,比喻隐居或退隐。

翻译

朝廷的北门正对着汉地,西山远远地连接着秦地。 在纷扰的世俗中偏要作官,梅花和柳树都害怕春天的到来。 盗贼在江边兴起,京城的税收和物资调配频繁。 生涯如此广阔无边,人生的道路却充满艰辛。 日月流逝,只剩下愁苦的白发,世界虽大,却感到身体有病。 怎能就这样持剑行动,只能自失地放弃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诗中,“北阙”、“西山”等意象描绘了朝廷的宏伟和自然的辽阔,而“风尘”、“梅柳”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春光的畏惧。后半部分通过“盗贼”、“征输”等词语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最终以“倚剑”与“垂纶”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既想有所作为,又感到力不从心,只能放弃原有的理想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复杂心态。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