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对酒作答人

厌服长桑药,慵看本草经。 无生非性命,不死岂仙灵。 酒且临秋水,琴须上翠屏。 自知能学易,不慕古沉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厌服:厌倦服用。
  • 长桑:指长桑君,古代传说中的神医,此处指药物。
  • 慵看:懒得看。
  • 本草经:古代医药书籍,此处泛指医书。
  • 无生:没有生命。
  • 非性命:不是生命的本质。
  • 不死:不会死亡。
  • 岂仙灵:难道就能成为神仙。
  • 临秋水:面对秋天的水面。
  • 琴须:琴弦。
  • 上翠屏:在翠绿的屏风上,此处指弹琴的环境。
  • 学易:学习《易经》。
  • 不慕:不羡慕。
  • 古沉冥:古代的深沉和幽暗,指古代的隐逸生活。

翻译

厌倦了服用长桑君的药物,懒得去看本草经。 没有生命并非生命的本质,不会死亡难道就能成为神仙。 我宁愿对着秋天的水面饮酒,琴弦必须在翠绿的屏风上弹奏。 自知能够学习《易经》,不羡慕古代的隐逸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医药和隐逸生活的态度。诗中,“厌服长桑药,慵看本草经”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医药的厌倦,而“无生非性命,不死岂仙灵”则进一步探讨了生命的本质和死亡的意义。后两句“酒且临秋水,琴须上翠屏”描绘了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即在自然美景中享受艺术和酒的乐趣。最后,“自知能学易,不慕古沉冥”表明诗人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不羡慕古代的隐逸生活,体现了诗人的独立精神和追求。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