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榆林赵侯

旗偃黄花岭,笳沉白草沟。 武安勤飨士,太尉暇登楼。 霸气沙陀早,军声阴馆秋。 无须黄老术,儒将自风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旗偃(yǎn):旗帜低垂。
  • 笳(jiā):古代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 武安:地名,这里指武安君,古代著名的将领。
  • 飨(xiǎng):犒赏,宴请。
  • 太尉:古代官职名,掌管军事。
  • 霸气:强大的气势或威严。
  • 沙陀:古代民族名,这里可能指沙陀族的将领。
  • 阴馆: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军事要塞。
  • 黄老术:指道家的修炼或治国之术。
  • 儒将:指文武双全的将领。

翻译

旗帜在黄花岭低垂,笳声在白草沟沉寂。 武安君勤于犒赏士兵,太尉闲暇时登上高楼。 沙陀族的霸气早已显现,军队的声威在阴馆的秋天更加响亮。 无需黄老的道术,儒将本身就风流倜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儒将的英勇与风流。诗中通过“旗偃黄花岭,笳沉白草沟”等意象,展现了战场的宁静与将领的从容。武安君的犒赏和太尉的登楼,体现了将领对士兵的关怀和对战局的掌控。沙陀族的霸气和军声的响亮,彰显了军队的强大。最后,诗人强调儒将无需道术,本身就具有风流倜傥的气质,赞美了儒将的文武双全和人格魅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