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牙签:指书签,用以标记阅读进度。
- 藜羹:用藜草煮成的羹,古时贫者之食。
- 膏乳:比喻食物的美味。
- 横披:横幅的书画。
- 龙涎:一种香料,传说中龙的唾液凝结而成。
- 春露:指茶,因茶汤色如春露。
- 旋埽:即旋扫,迅速打扫。
- 幽轩:幽静的小室。
- 宝住:珍贵的住所。
- 子云亭:指文人雅士的居所。
- 龙津路:指通往仕途或学问高峰的道路。
翻译
书页间散发着淡淡的芸香,无数的书签标记着阅读的痕迹。案上的藜草羹汤,味道鲜美如同膏乳。身处偏远之地,心却远离尘嚣,每日与古代圣贤对话。市井的喧嚣声无法传到这横幅书画所在之处。
点燃一炷龙涎香,满杯的春露茶香四溢。迅速打扫幽静的小室,约定在珍贵的住所相聚。清谈之间,总是流露出故家的风度。子云亭这样的文人雅居,正是通往学问高峰的龙津之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学者远离尘嚣,沉浸在书海和清雅生活中的场景。通过“书叶散芸香”、“案上藜羹当膏乳”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学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诗中的“地偏心远”表达了学者超然物外的心态,而“日与圣贤晤语”则体现了其对古代智慧的向往和追求。结尾的“子云亭户好、龙津路”寓意着学者对学问之路的坚定和向往,整体诗意深远,语言典雅,展现了元代文人的高洁情操和学术追求。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
王恽的其他作品
- 《 点绛唇 · 喜芍药发芽 》 —— [ 元 ] 王恽
- 《 太常引 · 为王同知寿 》 —— [ 元 ] 王恽
- 《 太常引 · 送王嘉父 》 —— [ 元 ] 王恽
- 《 望月婆罗门引春雪后看山 》 —— [ 元 ] 王恽
- 《 鹧鸪天 》 —— [ 元 ] 王恽
- 《 满江红 》 —— [ 元 ] 王恽
- 《 水调歌头 · 送王修甫东还 》 —— [ 元 ] 王恽
- 《 浣溪沙 》 —— [ 元 ] 王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