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咏二疏为郝梦卿画图卢处道题跋作

· 方回
彭泽五斗米,竟为督邮去。 动干寄奴诛,孰识日涉趣。 汉元潜震宫,广受忽高举。 心已料恭显,定至杀萧傅。 事君义当死,肯复问生路。 威福弗惟辟,明哲有回顾。 渊明咏二疏,寄意匪自誉。 丧元辱先体,贪位综世务。 未若见几微,政尔养高素。 展画读瑰染,公等各超悟。 风霜敛劲气,泉石入幽虑。 足可休馀年,何用簉朝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彭泽:指陶渊明,因其曾任彭泽县令。
  • 五斗米:指官俸,陶渊明曾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 督邮: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 寄奴:指刘裕,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小名寄奴。
  • :杀。
  • 汉元:指汉朝初年。
  • 潜震宫:指隐居之地。
  • 广受:指广泛接受。
  • 高举:指高升,指官职上升。
  • 恭显:指恭敬而显赫。
  • 萧傅:指萧何和傅说,古代贤臣。
  • 见几微:察觉细微的征兆。
  • 政尔养高素:正应该培养高尚的品德。
  • 展画读瑰染:展开画卷,欣赏其瑰丽色彩。
  • 簉朝著:指在朝廷中任职。

翻译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向督邮折腰,最终辞去了彭泽县令的职务。他的离去触怒了刘裕,导致了自己的死亡,谁能理解他日复一日的隐居之趣呢?汉朝初年,有人隐居在震宫,广受人们尊敬,突然之间高升了。他们心中已经预料到恭敬显赫的人会有危险,最终导致了萧何和傅说的死亡。侍奉君主应当以死来表达忠诚,哪里还会去问生路呢?权力的威福不是唯一的道路,明智的人会有所回顾。陶渊明咏叹二疏,并非自夸,而是表达了对丧命的先贤的侮辱和对贪恋权位的世务的综述。不如察觉细微的征兆,正应该培养高尚的品德。展开画卷,欣赏其瑰丽色彩,公等都已经超脱了世俗的领悟。风霜收敛了劲气,泉石进入了幽深的思虑。足以休息余年,何必在朝廷中任职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权力的淡漠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五斗米”与“督邮”象征着世俗的束缚和权力的压迫,而“日涉趣”则代表了隐居生活的自由与乐趣。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如“寄奴”、“汉元”、“广受”等,诗人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最后,诗人以“展画读瑰染”和“风霜敛劲气”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图景,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隐逸生活的推崇。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