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南山云二首
幽林响欲滴,夜色始欲分。
扶桑定已红,星象收其文。
尚复有飞鼠,扑击空中蚊。
须臾两灭迹,寂然藏纷纭。
邻烟气稍上,谷禽声渐闻。
七月入伏末,未减炎暑熏。
皇后漏雨意,似闵黎庶勤。
此心谁予知,坐看南山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传说太阳从这里升起。
- 星象:指天空中星星的排列和形状。
- 飞鼠:一种能在空中滑翔的小型哺乳动物。
- 须臾:片刻,一会儿。
- 纷纭:复杂,多而杂乱。
- 谷禽:山谷中的鸟类。
- 七月:农历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份。
- 入伏:指进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 皇后:这里指天上的皇后星,即织女星。
- 漏雨意:暗示天上的织女星似乎在为人们的辛勤而流泪。
- 闵:怜悯,同情。
- 黎庶:百姓,民众。
翻译
在幽静的森林中,声音似乎都要滴落,夜色开始分隔。 神话中的扶桑树定然已被初升的太阳染红,天上的星星也隐去了它们的图案。 还有飞鼠在空中扑击蚊子。 不久,飞鼠和蚊子都消失了,四周变得异常宁静。 邻近的炊烟开始升起,山谷中的鸟鸣声渐渐可闻。 到了农历七月,正值三伏天的末尾,炎热并未减轻。 天上的织女星似乎在为人们的辛勤而流泪,表达着同情。 谁能理解这份心情呢?我坐在这里,静静地看着南山的云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夜晚景象,通过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和对人间疾苦的同情。诗中“扶桑定已红,星象收其文”等句,运用神话元素和天文现象,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深远。结尾的“此心谁予知,坐看南山云”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体现了元代诗人方回深沉内敛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