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二首

· 方回
还将短鬓受秋风,倏忽炎凉事不同。 青史合居人品上,白云肯到市声中。 蕙肴兰藉何须饱,芰制荷衣未觉穷。 驷马高车足忧患,五湖归作钓鱼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倏忽(shū hū):很快地,忽然。
  • 青史: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
  • 蕙肴兰藉(huì yáo lán jiè):用蕙草包裹的肉肴和用兰草垫底的食品,指精美的食物。
  • 芰制荷衣(jì zhì hé yī):用芰叶和荷叶制成的衣服,比喻隐士的服饰。
  • 驷马高车:古代显贵者的车乘,用四匹马拉,车上有华盖。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也泛指江湖。

翻译

我仍然用这稀疏的头发承受秋风的吹拂,转眼间,炎热的夏天和凉爽的秋天景象已大不相同。 在史书上,我应该被记载在人品高尚的行列中,但白云却不愿意飘到喧嚣的市场之中。 何须追求那些用蕙草和兰草精心制作的美食,我并不觉得穿着用芰叶和荷叶制成的衣服会感到贫穷。 乘坐驷马高车虽然显赫,却充满了忧患,我宁愿回到五湖,做一个自由自在的钓鱼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漠。诗中,“短鬓受秋风”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而“倏忽炎凉事不同”则进一步以季节的更替来象征人生的变迁。后句通过对“青史”与“白云”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清高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疏离。最后两句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宁愿选择隐逸生活,也不愿被世俗的荣华富贵所累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