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二首

· 王奕
高垣门十一,云是鲁城基。 浮浮化荆榛,孔庙存威仪。 奎门出浩荡,杏坛历逶迤。 古今帝王所,形仆影即随。 人间此天阙,可望不可跻。 诗书寿老壁,孙子绵遗规。 杲杲不可尚,百世当前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馀元遗山:指金朝的遗民元好问,字遗山。
  • 鲁城:指春秋时期的鲁国都城,即今山东曲阜。
  • 荆榛:指杂草丛生,比喻荒凉。
  • 孔庙:祭祀孔子的庙宇。
  • 奎门:指奎文阁,孔庙的一部分。
  • 杏坛:传说中孔子讲学的地方。
  •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等弯曲延伸的样子。
  • 形仆影即随:形容事物消逝后,其影响或痕迹依然存在。
  • 天阙:指天子的宫殿,这里比喻孔庙的崇高。
  • :攀登,到达。
  • 寿老壁:指孔庙中保存的古老壁画或碑刻。
  • 遗规:遗留下来的规范或传统。
  • 杲杲:形容光明照耀。

翻译

城门高耸,共有十一座,它们是古鲁国城池的遗迹。 这些城墙如今已荒芜,长满了杂草,但孔庙依旧保存着庄严的仪式。 奎文阁巍峨耸立,杏坛曲折延伸。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帝王,他们的身影都与这里紧密相连。 这里就像是人间的天宫,只能仰望而无法攀登。 诗书在古老的墙壁上永存,子孙们继承着先人的遗训。 那光芒四射的景象已无法再现,但它的影响将流传百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鲁城遗址和孔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传统的敬仰之情。诗中,“高垣门十一”和“孔庙存威仪”等句,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而“人间此天阙,可望不可跻”则抒发了对古代圣贤和文化的无限崇敬与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王奕

宋末元初信州玉山人,字敬伯,号斗山。与其子居玉琅峰读书。与文天祥、谢枋得友善。枋得被俘北上时,尝为诗送之以寄慨。入元,仕玉山教谕,建斗山书院。所著《斗山文集》等不传,仅有《玉斗山人集》三卷传世。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