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泖塔时主僧贤如愚不在

· 王逢
何年窣堵耸奇观,势若蛟龙上纠盘。 秦县赭衣沦鬼国,梵家宝藏压惊湍。 野瞻雨黑重灯夜,天卧空青一镜寒。 欲买扁舟占渔户,老缘无力候衡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窣堵(sū dǔ):古代印度的一种建筑形式,类似佛塔。
  •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龙,常用来形容雄伟壮观的事物。
  • 纠盘:盘旋缠绕。
  • 秦县赭衣:指秦朝时被流放的罪犯,赭衣是古代罪犯的服饰。
  • 鬼国:指偏远荒凉之地。
  • 梵家宝藏:指佛教的圣物或宝物。
  • 惊湍:急流,形容水流湍急。
  • 雨黑重灯夜:形容雨夜中灯光昏暗。
  • 空青:天空的青色。
  • 一镜寒:形容水面平静如镜,寒冷清澈。
  • 扁舟:小船。
  • 渔户:以捕鱼为生的人家。
  • 老缘无力:年老体衰,无力做事。
  • 衡官:古代官职,掌管衡器,这里可能指需要通过官方途径。

翻译

何时这座奇异的塔耸立起来,其势如蛟龙盘旋缠绕,壮观非凡。秦朝时被流放的罪犯穿着赭衣,沦落到了这荒凉之地,而佛教的宝藏却压住了急流。在野外观看,雨夜中灯光昏暗,天空青色下,水面平静如镜,寒冷清澈。想要买一艘小船,占据渔户的位置,但因年老体衰,无力去等候官方的批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塔楼的壮观景象,通过对比秦朝罪犯的悲惨命运与佛教宝藏的庄严,表达了历史的沧桑与宗教的神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蛟龙纠盘”、“雨黑重灯夜”和“一镜寒”,增强了诗歌的视觉与情感效果。结尾处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因年老体衰而感到无奈,增添了一抹哀愁的色彩。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