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感六首

· 王逢
豆苗瓜蔓未应稀,菰米莼丝积渐肥。 南极有星天半隐,东维无地海全归。 连城不换相如璧,百结何妨子夏衣。 回首故山荆棘外,几年空翠锁烟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菰米(gū mǐ):一种水生植物的种子,可食用。
  • 莼丝(chún sī):莼菜的嫩叶,可食用。
  • 南极有星:指南极星,古人认为它位于天空的极南端。
  • 东维:指东方。
  • 相如璧:指汉代司马相如的和氏璧,比喻珍贵的宝物。
  • 子夏衣:指孔子的弟子子夏的衣服,因子夏家贫,衣服常破旧,但学问渊博。
  • 荆棘:指丛生的多刺植物,常用来比喻困难或险恶的环境。
  • 烟霏:烟雾弥漫的样子。

翻译

豆苗和瓜蔓还未到稀疏的时候,菰米和莼丝却已积攒得渐渐肥美。 南极星在天空中半隐半现,而东方却没有一片海域可以归宿。 连城的价值也无法换取相如的和氏璧,百结的破衣又何妨,子夏的学问足以弥补。 回首望去,故山之外荆棘丛生,几年间空有翠色锁住了烟雾弥漫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豆苗瓜蔓未应稀,菰米莼丝积渐肥”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而“南极有星天半隐,东维无地海全归”则通过天象和地理的对比,抒发了对宇宙浩瀚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后两句“连城不换相如璧,百结何妨子夏衣”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重视精神追求的人生态度。最后,“回首故山荆棘外,几年空翠锁烟霏”则通过对故山的回忆,抒发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哲理。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