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令

· 王哲
三更端,鼓声正。冬冬响,韵音转令鸣莹。其中便、□现灵根,会通贤道圣。 慢慢来回游捷径。传银箭这番,穿成雅令。用亲镝镝上红心,现清清静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更:古代中国将一夜分为五个时段,五更即指第五个时段,大约是凌晨三点到五点。
  • 三更:夜间的第三个时段,大约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 :这里指时间的开始。
  • 鼓声正:鼓声正响,指鼓声正在响起。
  • 冬冬响:形容鼓声的响亮。
  • 韵音:和谐的声音。
  • 转令:转变命令,这里指鼓声的变化。
  • 鸣莹:鸣响而清脆。
  • 现灵根:显现出灵性之根。
  • 会通:领悟,理解。
  • 贤道圣:贤人的道路和圣人的智慧。
  • 慢慢来回游捷径:缓慢地来回走捷径。
  • 传银箭:传递银色的箭,这里可能指某种象征性的动作或信号。
  • 这番:这次,这一回。
  • 穿成雅令:穿插成优雅的命令或节奏。
  • 用亲镝镝上红心:用亲近的方式击中红心,镝镝可能指箭矢的声音。
  • 现清清静静:显现出清晰和宁静。

翻译

在三更时分,鼓声正响,冬冬作响,和谐的声音转变命令,鸣响清脆。其中便显现出灵性之根,领悟贤人的道路和圣人的智慧。缓慢地来回走捷径,这次传递银色的箭,穿插成优雅的命令。用亲近的方式击中红心,显现出清晰和宁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三更时分的景象,通过鼓声的变化和银箭的传递,表达了灵性与智慧的显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声音描写和象征手法,如“冬冬响”、“鸣莹”、“传银箭”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整体上,诗歌通过对声音和动作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理思考和精神追求。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