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吟十首

· 方回
我陟匡庐山,想像渊明庐。 我游永嘉郡,康乐兹佩鱼。 学诗六十载,钻仰二老且。 白首恐无成,嗟哉腹空虚。 迩来摆百务,粝饭几无蔬。 朝吟极摹仿,夜咏加勤渠。 不必一字工,意味但舒徐。 比陶似不足,方谢尚有馀。 举世无人识,归欤吾归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陟(zhì):登,上升。
  • 匡庐山: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永嘉郡:古代地名,今浙江温州一带。
  • 康乐: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因其封爵为康乐公,故称。
  • 兹佩鱼:指谢灵运的诗作《登池上楼》中的“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认为是千古名句。
  • 钻仰:深入研究。
  • 二老:指陶渊明和谢灵运。
  • 粝(lì)饭:粗糙的饭食。
  • 勤渠:勤奋努力。
  • 舒徐:从容不迫。
  • 比陶似不足:与陶渊明相比似乎有所不足。
  • 方谢尚有馀:与谢灵运相比还有余力。

翻译

我登上庐山,想象着陶渊明的居所。我游历永嘉郡,心中记挂着谢灵运那佩鱼的诗句。我学习诗歌已有六十年,深入研究陶谢两位大师。如今白发苍苍,恐怕一事无成,唉,我的内心空虚。近来摆脱了百般事务,粗茶淡饭几乎无蔬菜。朝吟诗极力模仿,夜吟诗更加勤奋。不必一字一句都工整,只要意味从容不迫。与陶渊明相比似乎有所不足,但与谢灵运相比还有余力。举世无人认识我,我该回去吗?我该回去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和谢灵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反思和无奈。通过登庐山、游永嘉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两位大师的追思和向往。诗中“学诗六十载”一句,凸显了作者对诗歌的执着和热爱。而“白首恐无成”则流露出作者对自身成就的担忧。最后,“举世无人识,归欤吾归欤”表达了作者在世无知音的孤独和归隐的念头。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