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年三潦:六年中三次水灾。潦,lào,水灾。
- 馀黎:剩下的百姓。馀,yú,剩余。
- 浙西:浙江西部,此处指作者的故乡。
- 靡有孑遗:没有留下任何东西。靡,mǐ,没有。孑遗,jié yí,残留。
- 何可忽:怎么可以忽视。
- 归去:回家。
- 果安之:究竟能安顿在哪里。果,究竟。
- 属方:正在。
- 理屋:修理房屋。
- 垂欲:即将,快要。
- 畏泥:害怕泥泞。
- 穷山:偏远的山区。
- 乱云:形容山区的云雾缭绕。
- 自惭无策:自己感到羞愧,没有解决的办法。
- 救儿饥:救助饥饿的孩子。
翻译
六年中遭遇三次水灾,困苦了剩下的百姓,谁能记得这里曾是繁华的浙西。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怎么可以忽视,不知道回家后究竟能安顿在哪里。正在修理房屋时又听说屋顶漏水,即将出门却又害怕泥泞。我的家在偏远的山区,云雾缭绕之外,我感到羞愧,没有解决的办法来救助饥饿的孩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连续水灾后的艰难生活和内心的无奈。诗中,“六年三潦”直接点明了灾害的频繁和严重,而“靡有孑遗”则深刻反映了灾害带来的破坏之大。后文通过“理屋又闻漏”和“垂欲出门仍畏泥”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生活的困顿和无奈。结尾的“自惭无策救儿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无法改善家庭困境的深深自责和无力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百姓在水灾面前的无助和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