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

· 方回
少年忽作白头人,慷慨悲歌岂为身。 屈子独醒天可问,重华久去士常贫。 瓶无储粟陶元亮,马似乘船贺季真。 此味孰能相识察,陨霜硕果有馀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仇仁近:人名,诗人的朋友。
  • 有怀见寄:因思念而寄诗。
  • 慷慨悲歌: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 屈子: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 独醒:独自清醒,比喻不同流俗。
  • 天可问:屈原曾作《天问》,表达对天命的质疑。
  • 重华:指虞舜,古代圣君。
  • 士常贫:士人常常贫困。
  • 瓶无储粟:形容生活贫困,典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 陶元亮:即陶渊明,东晋诗人。
  • 马似乘船:形容马行走不稳,比喻生活颠沛流离。
  • 贺季真:人名,可能指贺知章,唐代诗人。
  • 孰能相识察:谁能理解和体察。
  • 陨霜硕果:比喻经历了艰难困苦后仍有所成就。
  • 有馀春:比喻晚年仍有生机和希望。

翻译

年轻时忽然变成了白发老人,我慷慨悲歌,难道只是为了自己吗?屈原独自清醒,对天命有所质疑,而虞舜久已离去,士人常常贫困。像陶渊明那样,家中没有储存的粮食,生活颠沛流离,如同乘船的贺季真。谁能理解和体察这种滋味呢?经历了艰难困苦后,我仍像经历了霜冻的硕果,晚年仍有生机和希望。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士人贫困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通过屈原、虞舜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以及陶渊明、贺季真等文学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末句“陨霜硕果有馀春”以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虽处困境但仍怀希望的坚韧精神。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