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王昭君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缋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自矜(jīn):自夸。
- 妖艳:美丽而不庄重。
- 丹青人:指画师。
- 粉缋(huì):指妆容。
- 容华:美貌。
- 骄虏:指匈奴。
- 玉颜:美丽的容颜。
- 纤腰:细腰,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 双蛾:双眉,古代以蛾眉形容女子眉毛细长弯曲。
- 胡天:指匈奴地区的天空。
- 琵琶:一种弹拨乐器。
- 苦调:悲伤的曲调。
-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鸣声。
- 羌笛:古代羌族的乐器。
- 绮罗:华美的丝织品,这里指华贵的服饰。
翻译
自夸拥有不庄重的美丽,不把画师放在眼里。哪知妆容竟会辜负自己,反而让美貌误了终身。 上马告别君王,嫁给匈奴,美丽的面容对着人哭泣却无言。北风中雁群急飞,秋天的天空清澈,独自望着万里黄河流淌。 纤细的腰肢不再受汉宫宠爱,双眉总是面向胡地天空充满忧愁。琵琶弦中奏出许多悲伤的曲调,萧萧的风声和羌笛声相互应和。 可怜这一曲传入乐府,能使千秋万代的人为华美的服饰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王昭君的遭遇,表达了对其命运的同情和对美貌误人的感慨。诗中,“自矜妖艳色”与“那知粉缋能相负”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美貌带来的悲剧。后文通过“北风雁急”、“万里独见黄河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王昭君的悲情形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王昭君故事的深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