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王昭君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缋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自矜(jīn):自夸。
  • 妖艳:美丽而不庄重。
  • 丹青人:指画师。
  • 粉缋(huì):指妆容。
  • 容华:美貌。
  • 骄虏:指匈奴。
  • 玉颜:美丽的容颜。
  • 纤腰:细腰,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 双蛾:双眉,古代以蛾眉形容女子眉毛细长弯曲。
  • 胡天:指匈奴地区的天空。
  • 琵琶:一种弹拨乐器。
  • 苦调:悲伤的曲调。
  •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鸣声。
  • 羌笛:古代羌族的乐器。
  • 绮罗:华美的丝织品,这里指华贵的服饰。

翻译

自夸拥有不庄重的美丽,不把画师放在眼里。哪知妆容竟会辜负自己,反而让美貌误了终身。 上马告别君王,嫁给匈奴,美丽的面容对着人哭泣却无言。北风中雁群急飞,秋天的天空清澈,独自望着万里黄河流淌。 纤细的腰肢不再受汉宫宠爱,双眉总是面向胡地天空充满忧愁。琵琶弦中奏出许多悲伤的曲调,萧萧的风声和羌笛声相互应和。 可怜这一曲传入乐府,能使千秋万代的人为华美的服饰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王昭君的遭遇,表达了对其命运的同情和对美貌误人的感慨。诗中,“自矜妖艳色”与“那知粉缋能相负”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美貌带来的悲剧。后文通过“北风雁急”、“万里独见黄河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王昭君的悲情形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王昭君故事的深情演绎。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4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