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殷游京西

· 薛能
立马送君地,黯然愁到身。 万途皆有匠,六义独无人。 莫怪敢言此,已能甘世贫。 时来贵亦在,事是掩何因。 投刺皆羁旅,游边更苦辛。 岐山终蜀境,泾水复蛮尘。 埋没餐须强,炎蒸醉莫频。 俗徒欺合得,吾道死终新。 展分先难许,论诗永共亲。 归京稍作意,充斥犯西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黯然:形容心情沮丧、忧郁的样子。
  • 六义:指古代儒家经典《诗经》中的六种表现手法,即风、雅、颂、赋、比、兴。
  • 投刺:投递名帖,指求见或拜访。
  • 羁旅:指旅居他乡,没有固定居所。
  • 岐山: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 泾水:河流名,流经陕西、甘肃等地。
  • 蛮尘:指边远地区的尘土,比喻边疆的荒凉。
  • 埋没:指被忽视或遗忘。
  • 餐须强:指勉强进食。
  • 炎蒸:指酷热的天气。
  • 合得:指合适、恰当。
  • 展分:指展示才华。
  • 论诗:指讨论诗歌。
  • 归京:指回到京城。
  • 充斥:指充满、遍布。

翻译

我在这里停马为你送行,心情黯然,忧愁笼罩全身。 世间万物都有其创造者,但《诗经》中的六义却无人传承。 不要惊讶我敢这样说,我已经习惯了世俗的贫穷。 时机到来时,贵人也会出现,但事情往往被掩盖,原因何在? 投递名帖的人都是旅居他乡,游历边疆更是辛苦。 岐山最终属于蜀地,泾水又回到了蛮荒之地。 被埋没时只能勉强进食,酷热的天气让人频繁醉酒。 世俗之人欺骗自己认为合适,我的道路却始终在更新。 展示才华时难以得到认可,讨论诗歌却总是让人亲近。 回到京城时稍作留意,却发现四周充满了挑战和冲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殷远游京西的深情送别,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世态炎凉、才华被埋没的感慨。诗中,“万途皆有匠,六义独无人”一句,既表达了对《诗经》六义失传的遗憾,也暗含了对当时文坛的不满。后文通过对旅途艰辛、边疆荒凉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会昌六年进士第。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广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癖于诗,日赋一章,有《江山集》、《许昌集》。 ► 321篇诗文

薛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