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作

· 薛能
和吹度穹旻,虚徐接建寅。 不辞加一岁,唯喜到三春。 燎照云烟好,幡悬井邑新。 祯祥应北极,调燮验平津。 树欲含迟日,山将退旧尘。 兰萎残此夜,竹爆和诸邻。 祝寿思明圣,驱傩看鬼神。 团圆多少辈,眠寝独劳筋。 茜旆犹双节,雕盘又五辛。 何当平贼后,归作自由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穹旻(qióng mín):天空。
  • 虚徐:从容不迫的样子。
  • 建寅:农历正月,寅月。
  • 燎照:火光照耀。
  • 幡悬:悬挂旗帜。
  • 井邑:乡村和城镇。
  • 祯祥:吉祥的征兆。
  • 调燮:调和阴阳,比喻治理国家。
  • 平津:平定的河流,比喻国家的安定。
  • 迟日:春日。
  • 旧尘:旧时的尘埃,比喻过去的烦恼。
  • 兰萎:兰花凋谢。
  • 竹爆:爆竹声。
  • 驱傩(nuó):古代的一种驱邪仪式。
  • 茜旆(qiàn pèi):红色的旗帜。
  • 五辛:五种辛辣的蔬菜,常用于春节期间食用,以驱邪迎新。

翻译

和风轻吹,穿越广阔的天空,从容地迎接农历正月的到来。 不介意又增加了一岁,只欣喜即将迎来春天的三个月。 火光照耀,云烟缭绕,旗帜在城镇中高高悬挂,焕然一新。 吉祥的征兆应验于北方,国家的治理如同平定的河流一般稳定。 树木即将迎来春日,山川将摆脱旧时的尘埃。 今夜兰花凋谢,爆竹声与邻里共庆。 祝寿时思念明君圣主,驱邪仪式中观察鬼神的动态。 团圆的家庭众多,而我独自劳神入眠。 红色的旗帜依旧飘扬,节日里摆设着五辛盘。 何时才能平定贼乱,回归自由之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除夕之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喜悦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诗中“和吹度穹旻”与“燎照云烟好”等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节日的盛况,而“祯祥应北极,调燮验平津”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相结合,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结尾的“何当平贼后,归作自由身”则透露出诗人对和平与自由的深切向往。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会昌六年进士第。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广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癖于诗,日赋一章,有《江山集》、《许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