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画洞庭歌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
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
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
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玉壶先生在何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水文:水的波纹。
- 木末:树梢。
- 棱棱:形容山势峻峭。
- 帝子:指天帝之子,也泛指帝王的后代。
-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 婵娟:形容女子美好的样子。
- 六月火光:形容夏日炎热的阳光。
- 斋心:清心寡欲,专心致志。
- 潺湲:形容水流声。
- 林冰:指树枝上的露水或霜。
- 簟:竹席。
- 玉壶先生:可能指一位隐士或道士,具体身份不详。
翻译
我是江南的客人,以水为乡,以舟为家,能通过笔尖感知大地的脉络。闲暇时,我将楚水的美景绘入画中,不离开这堂屋,就能临摹洞庭湖的景致。 水面平静无波,烟雾不动,树梢上,山势峻峭,绿意浓重。天帝之子应该会怜爱那云中的窈窕女子,而客人仿佛在梦中遇见了婵娟的美人。 六月的烈日炎炎,热气似乎从衣上生出,我专心致志地听着潺潺的水声。林间的冰霜摇曳如镜,水轻轻拂过竹席,整日我独自躺在秋风中,感受它的清凉。 因为游历洞庭湖,我不出门,仿佛怀疑你拥有通往长生的道路。玉壶先生,你现在何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洞庭湖的景致。诗中,“水文不浪烟不动”一句,以静态的画面传达出深邃与宁静,而“木末棱棱山碧重”则进一步以山势的峻峭和绿意的浓重,加深了画面的立体感。后文通过“六月火光衣上生”与“斋心寂听潺湲声”的对比,表达了夏日炎热与内心宁静的反差,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超脱尘世的心境。结尾的“玉壶先生在何处?”则增添了一丝神秘与遐想,使全诗意境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