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孔太守高州生祠碑

· 沈周
民羸食阙官初到,壁破城残势莫全。 独马萧萧戈戟里,片言落落死生前。 身何我恤愁何贼,事在人为幸在天。 众叛尽归非却敌,功名不许子仪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éi):瘦弱。
  • (quē):缺乏。
  • 萧萧:形容马鸣声。
  • 落落:形容言辞简洁有力。
  • :忧虑。
  • :指敌人。
  • 子仪:指唐代名将郭子仪,以其功勋卓著而闻名。

翻译

百姓瘦弱,食物匮乏,官员初到此地,城墙破败,城市残破不堪。 独自骑马在戈戟声中,用简洁有力的言辞在生死关头。 我不在乎自身的安危,忧虑的是敌人的威胁,事情的成功在于人的努力,幸运则在于天意。 众叛亲离,敌人并未被击退,功名不应只属于郭子仪一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初到破败城市时的情景,表达了他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精神。诗中“独马萧萧戈戟里,片言落落死生前”生动地描绘了官员在危难中的坚定与果敢。后两句则体现了他的豁达与对命运的接受,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分配的看法,认为不应只归功于一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高尚情操。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