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诗谢山人榛

葆生一何俊,本自青云姿。 十年住天目,含意多素辞。 既闻风雅音,三叹文在兹。 矫矫顾尚书,眄睐惠前绥。 念为理清曲,高言唱者谁。 踯躅流俗间,携手不相疑。 时髦满要路,各谓中心私。 世人岂同愿,吾道欲委蛇。 黄金买大药,朱颜庶可持。 物理率如此,和光难独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葆生:人名,即谢榛,明代文学家。
  • 一何:多么。
  • 青云姿:比喻有远大的志向和才华。
  • 天目:山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
  • 含意多素辞:指言辞中蕴含深意,多用朴素的语言表达。
  • 风雅音:指高雅的文学作品。
  • 三叹:多次感叹。
  • 文在兹:文学的精华在此。
  • 矫矫:形容英俊出众。
  • 顾尚书:人名,可能指顾璘,明代文学家。
  • 眄睐:斜视,这里指关注。
  • 惠前绥:赐予前来的绥带,表示欢迎和尊重。
  • 理清曲:整理和创作音乐曲目。
  • 高言:高雅的言论。
  • 唱者谁:谁是创作者。
  • 踯躅:徘徊不前。
  • 流俗间:世俗之中。
  • 时髦:当时的风尚或杰出人物。
  • 要路:重要的位置。
  • 中心私:内心的私密想法。
  • 同愿:相同的愿望。
  • 委蛇:曲折,这里指文学道路的曲折。
  • 大药:指仙丹,这里比喻高深的学问或技艺。
  • 朱颜:指青春容颜。
  • 庶可持:或许可以保持。
  • 物理:事物的道理。
  • 和光:和谐的光芒,比喻与世无争的态度。
  • 独窥:独自观察。

翻译

葆生是多么俊秀,天生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才华。 十年间居住在天目山,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意。 既然听到了高雅的文学作品,多次感叹文学的精华在此。 英俊出众的顾尚书,关注并欢迎赐予前来的绥带。 他想要整理和创作音乐曲目,高雅的言论出自谁之手。 在世俗中徘徊不前,我们携手同行,互不怀疑。 当时的风尚和杰出人物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各自表达内心的私密想法。 世人的愿望岂能相同,我们的文学道路曲折多变。 用黄金购买高深的学问或技艺,或许可以保持青春容颜。 事物的道理总是如此,与世无争的态度难以独自观察。

赏析

这首诗是李攀龙对友人谢榛的赞美之作,通过描绘谢榛的才华和志向,以及他在文学和音乐上的造诣,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意和欣赏。诗中“青云姿”、“风雅音”等词句,展现了谢榛的高雅气质和文学才华。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世俗的不满和对文学道路曲折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雅情操和追求。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