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润父

摇落荒山道,君行日独深。 解装迎暮雨,秣马发秋林。 僮仆知乡泪,风尘见客心。 十年悲未遇,归卧㟙湖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摇落:凋零,脱落。
  • 解装:卸下行李。
  • 秣马:喂马。
  •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 未遇:未得到机会或赏识。
  • 㟙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隐居之地。

翻译

在荒凉的山道上,秋叶凋零,你独自前行,日复一日,深入这荒凉之地。 暮色中,你卸下行李,迎接即将来临的夜雨,又在秋林中喂饱了马匹,准备继续前行。 你的仆人了解你的思乡之情,而旅途的艰辛则映照出你的游子之心。 十年过去了,你依然未得到机会,于是决定归隐,在㟙湖的阴凉处安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荒山中的孤独旅程,通过“摇落”、“暮雨”、“秋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氛围。诗中“僮仆知乡泪,风尘见客心”一句,巧妙地表达了游子的内心世界,既展现了他的思乡之情,也反映了他的旅途艰辛和对未来的无奈。最后,诗人以“十年悲未遇,归卧㟙湖阴”作结,表达了对未遇的悲叹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