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岂敢欹芳树,多时信转蓬。 乡心生夜雨,客病卧秋风。 大药三山外,浮名四海中。 自知成汗漫,还与众人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ī):倾斜。
  •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乡心:思乡的心情。
  • 大药:指长生不老药。
  •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浮名:虚名。
  • 汗漫:漫无边际,这里指超脱世俗。

翻译

我怎敢倾斜于芳香的树木,多年来一直像转蓬一样漂泊。 夜雨唤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秋风中我病卧在床。 长生不老的仙药在遥远的仙山之外,而我这虚名却传遍四海之中。 我自知已经超脱世俗,但仍与众人有着相同的情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李攀龙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欹芳树”与“转蓬”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稳定生活的渴望与漂泊不定的现实。夜雨和秋风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寂与病痛。后两句诗中,诗人对长生不老药的向往与对浮名的淡漠,反映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