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皇甫缮部寒夜城南咏月

片月挂遥岑,层城曳素阴。 寒分宫树净,影落御沟深。 结冷悲羌笛,匀霜上捣砧。 西园芳宴后,白雪复谁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遥岑(cén):远山。
  • 曳素阴:拖曳着白色的光影。
  • 御沟:皇宫中的水沟。
  • 羌笛:古代羌族的乐器,此处指笛声。
  • 捣砧(dǎo zhēn):古代洗衣时用木棒敲打衣物,此处指敲打声。
  • 西园:园林名,常用于泛指园林。
  • 白雪:指高雅的诗文,典出《世说新语·文学》。

翻译

一片月亮挂在远山之上,层层城墙拖曳着白色的光影。 寒冷中宫中的树木显得格外清晰,月影深深落在皇宫的水沟里。 冷风中传来羌笛的悲鸣,霜花均匀地覆盖在捣衣的砧板上。 西园的芳宴结束后,还有谁会吟咏那高雅的《白雪》诗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寒夜中的月景,通过“片月”、“遥岑”、“素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诗中“寒分宫树净,影落御沟深”巧妙地将月光与宫中的景物结合,展现了月光下的宫廷静谧之美。后两句通过对羌笛声和捣砧声的描写,增添了诗中的哀愁情绪,末句则以西园芳宴后的寂寥,暗示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高雅文化的珍视。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