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雨闷

· 沈周
久雨我亦厌,涔涔落不公。 下田何太滥,东海更群凶。 道路沾濡际,干戈蹋茸中。 楼台虚蜃气,波浪假鲸风。 老者见不忍,高天诉曷通。 掌杯虽拨闷,抑郁尚填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涔涔(cén cén):形容雨水连续不断的样子。
  • :泛滥,指水灾。
  • 沾濡:湿润,浸湿。
  • 蹋茸:形容杂乱无章。
  • 虚蜃气:指海市蜃楼,比喻虚假的幻象。
  • 假鲸风:借用鲸鱼喷水的景象比喻大风。
  • 曷通:何以通达,如何传达。

翻译

长时间的雨让我感到厌烦,雨水连绵不断,显得不公平。 低洼的田地被淹没,东海更是波涛汹涌。 道路被雨水浸湿,战乱中一片杂乱。 楼台仿佛被海市蜃楼所笼罩,波浪像是借用了鲸鱼喷水的风。 年长者看到这样的景象不忍心,向高天诉说,如何传达呢? 虽然举杯可以暂时驱散忧愁,但内心的抑郁依旧填满胸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长时间降雨带来的困扰和不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涔涔”的雨、“滥”的田、“虚蜃气”的楼台等,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同时,通过对老者不忍和高天诉说的描写,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改善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关切和无奈之情。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