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夕汲虎丘第三泉煮茶坐松下清啜

· 沈周
夜扣僧房觅涧腴,山童道我吝村沽。 未传卢氏煎茶法,先执苏公调水符。 石鼎沸风怜碧绉,磁瓯盛月看金铺。 细吟满啜长松下,若使无诗味亦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月夕:指月光明亮的夜晚。
  • :取水。
  • 虎丘:地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以泉水闻名。
  • 第三泉:指虎丘的泉水,虎丘有“天下第三泉”之称。
  • 煮茶:用热水泡茶。
  • 松下:松树下。
  • 清啜:慢慢品尝。
  • :敲门。
  • 僧房:僧人的住所。
  • 涧腴:山涧中的肥沃土壤,此处指山泉水。
  • :小气,舍不得。
  • 村沽:村中的酒。
  • 卢氏煎茶法:指唐代卢仝的煎茶技艺,卢仝是唐代著名的茶文化代表人物。
  • 苏公调水符:指宋代苏轼的调水技艺,苏轼对茶文化也有深入的研究。
  • 石鼎:石制的茶炉。
  • 沸风:指炉火旺盛,风助火势。
  • 碧绉:形容茶水沸腾时的波纹。
  • 磁瓯:磁制的茶杯。
  • 金铺:形容茶杯中的茶水色泽金黄。
  • 细吟:低声吟咏。
  • 满啜:充分品尝。
  • 无诗:没有诗意。

翻译

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我敲开僧房的门,寻找山涧中的清泉。山童以为我吝啬,不愿去村中买酒。我尚未学会卢仝的煎茶技艺,却先掌握了苏轼的调水方法。石制的茶炉中,炉火旺盛,茶水沸腾如碧波;磁制的茶杯里,茶色金黄,宛如铺满了金子。我在松树下低声吟咏,慢慢品尝这茶,如果没有诗意相伴,这茶也会失去味道。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月夜中汲取虎丘泉水煮茶的情景,通过对比卢仝的煎茶法和苏轼的调水符,展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中“石鼎沸风怜碧绉,磁瓯盛月看金铺”一句,巧妙地将茶水的色泽与月光、金子相比,形象生动。结尾“细吟满啜长松下,若使无诗味亦枯”则表达了茶与诗意相辅相成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对茶艺与诗意生活的追求。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