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始闻雁声

东山常八月,夜夜雁归声。 何至江州听,方多菊露清。 倚檐长送尔,远道总关情。 不问都门过,知无系帛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山:泛指东方的山。
  • 江州:古代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菊露:菊花上的露水,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清凉和清新。
  • 倚檐:靠着屋檐。
  • 远道:遥远的路途。
  • 都门:京城的城门,这里指京城。
  • 系帛:系在雁脚上的帛书,古代用以传递信息。

翻译

东方的山中,常在八月,夜夜都能听到雁归的声音。 为何要到江州才能听到,那里正是菊花露水清新的时节。 靠着屋檐长久地送别它们,遥远的路途总是牵动着情感。 不问它们是否经过京城,知道它们没有携带轻薄的帛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雁群南归的景象,通过“东山”、“江州”等地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地域特色和季节感。诗中“菊露清”一句,巧妙地将秋天的清新与雁声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雁群的深情。末句“知无系帛轻”则透露出诗人对雁群自由飞翔的羡慕,以及对远方消息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舜臣

李舜臣

明山东乐安人,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嘉靖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南国子监司业,累官太仆寺卿,未履任而报罢。闲居二十年。性简重慎详,一意经术,谓汉儒去古未远,其说可信,又以六书正汉儒注疏舛误。有《愚谷集》。 ► 2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