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熙宁:宋神宗赵顼的年号,王安石变法主要在熙宁年间进行。
- 非讦(jié):不是出于攻击指责。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
- 非谀:不是阿谀奉承。
- 河南:这里代指程夫子,程颐是河南洛阳人 。
- 金陵:指代王安石,王安石是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但曾长期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
翻译
王安石啊,你号称能恢复圣人之治,可熙宁年间的天子在此却白白空有贤明的名声。程夫子啊,真是圣人一般的人物,他对事情的评价一言既出,不是恶意攻击也不是谄媚逢迎。
世间还有像他这样的人吗?自古以来君主和大臣的举动关系着国家气运,程夫子不去追问河南之事,却来究问金陵之事。
一时之间说出的话语,却留下了千年之憾啊 。
赏析
这首诗围绕王安石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展开,通过对王安石、程夫子等人的评价,深入探讨了政治、人物以及历史影响之间的关系。诗中开篇质疑王安石变法声称要恢复圣人之治的效果,暗示熙宁年间的天子即便被尊崇为神,但变法成果仍不尽如人意。同时,高度赞扬程夫子的言论公正客观,不偏不倚。“世更有人如此无”以发问的形式,突出程夫子言论态度的 rarity和可贵。“古来君相关气运”则上升到历史高度,指出君臣举措对国家命运的关键作用。后半部分用“河南不问金陵问”将程夫子与王安石联系起来,点明两人不同立场和观点所引发的思考。“一时言,千载恨”则表明这件事情的深远影响,那些当时的争论和判断,给后世留下无尽遗憾。整首诗用词简洁而发人深省,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复杂的历史人物关系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李东阳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 1587篇诗文
李东阳的其他作品
- 《 安远柳侯所藏墨竹 》 —— [ 明 ] 李东阳
- 《 西山杂诗七首 其六 》 —— [ 明 ] 李东阳
- 《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首 》 —— [ 明 ] 李东阳
- 《 题画 》 —— [ 明 ] 李东阳
- 《 四月二十二日日讲初罢柬体斋学士先生 》 —— [ 明 ] 李东阳
- 《 次日大雨入夜喜而有作 》 —— [ 明 ] 李东阳
- 《 雪夜追次坡翁韵四首 其一 》 —— [ 明 ] 李东阳
- 《 再赠三首用前韵 其三 》 —— [ 明 ] 李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