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子润育斋卷

· 沈周
落地为男子,思以成厥德。 蒙象古有训,作善固可则。 念生敢忘养,务学必求益。 诗书在长勤,仁义服无斁。 欲造君子地,涵濡匪朝夕。 雨至无槁苗,药至无留疾。 举措先所存,终身蔑差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其,他的。
  • 蒙象:指《易经》中的蒙卦,象征启蒙教育。
  • (yì):厌倦,停止。
  • 涵濡:滋润,熏陶。
  • :无,没有。
  • 差忒(tè):差错,过失。

翻译

出生为男子,应思考如何成就其德行。 古时《易经》蒙卦有训导,行善是固有的准则。 想到生活就不可忘记养育之恩,致力于学习必然追求进步。 诗书需要长期勤奋学习,仁义之道要不断实践,不厌其烦。 想要达到君子的境界,需要长期的熏陶和修养。 就像雨水降临,不会让禾苗枯槁;药物治疗,不会留下顽疾。 一举一动都要遵循内心的指引,终身不会有差错。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沈周为吴子润的书斋题写的,诗中强调了作为男子应有的责任和追求。沈周通过引用《易经》的蒙卦,强调了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持续学习和实践仁义的必要性。诗中“雨至无槁苗,药至无留疾”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良好的教育和修养能够使人不断进步,避免留下缺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追求的深刻理解。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