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源上人

· 沈周
苾刍闻香十年已,尝有寄缄乌有里。 秪从人家诵卷轴,千里何殊相晤语。 云萍踪迹不可呼,眼外之人疑老矣。 今年秋暑我床榻,脾病困顿未能理。 黄昏短刺堕枕前,不倩人扶揽衣起。 吹灯相照见瘦玉,人与清诗正堪儗。 僧中此老古或有,超然已觉今维此。 翻经石上月纷纷,半是微哦细吟耳。 我持此癖七十年,满地江湖俟知己。 传杯夜屋破蚊蚋,且略无生谈赋比。 杭州官府尚多贤,当面参寥惜无与。 脚縢之下自有地,不作窗蜂苦钻纸。 斯文有契属老境,频往频来自伊始。 白头接膝无百年,人生岁月如流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苾刍(bì chú):即比丘,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
  • (jiān):封口,这里指信件。
  • 乌有:虚无,不存在。
  • 卷轴: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式,指书卷。
  • 云萍:比喻行踪不定。
  • 脾病:指消化不良等与脾脏相关的疾病。
  • :这里指针灸。
  • 瘦玉:形容人瘦削而清秀。
  • 堪儗(kān nǐ):可以比拟。
  • 翻经:翻阅佛经。
  •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 参寥:指参与讨论的僧人。
  • 脚縢(jiǎo téng):绑脚的绳子,比喻束缚。
  • 窗蜂:指在窗上钻孔的蜜蜂,比喻固执地钻研。

翻译

我听说源上人的名声已有十年,曾有信件寄来,却如同虚无。只在别人的家中读到他的著作,感觉千里之外也如同面对面交谈。我们的行踪如同云和浮萍,难以呼唤,眼前的人我怀疑已经老了。今年秋天的暑气困扰着我的床榻,脾脏的疾病使我困顿不堪,无法自理。黄昏时分,短暂的针灸治疗后,我不用人扶就能自己起身。点灯相见,看到的是一个瘦削而清秀的身影,人与他的诗作正是相得益彰。僧人中这样的老者古已有之,现在看来,他已超越了常人。在翻阅佛经的石头上,月光纷纷落下,多半是微弱的吟咏声。我持这种癖好已有七十年,满心期待在江湖中找到知己。夜晚我们传递酒杯,屋内蚊虫被打破,我们略去无生的话题,谈论赋诗和比喻。杭州的官府中还有许多贤人,面对面的参寥却遗憾无人参与。脚下的地面自然存在,不像窗上的蜜蜂那样固执地钻研纸张。这种文人的默契属于我们的晚年,频繁往来从此开始。白发相接的岁月不会太长,人生的岁月如同流水一般匆匆。

赏析

这首诗是沈周赠给源上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源上人的敬仰和两人间深厚的友情。诗中,沈周通过回忆与源上人的交往,展现了自己对源上人学识和人格的赞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晚年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沈周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