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水云过竹居

· 沈周
翩然学仙子,浮游大江东。 落落三年间,始喜一再逢。 皎皎衣白葛,峨峨戴芙蓉。 造我脩竹下,自开床头瓮。 笑歌杯酌次,扬声动泠风。 劝我事至道,玄默与天通。 欲学知不易,衰颜无故红。 明朝返笙鹤,无方追往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翩然:形容动作轻盈飘逸的样子。
  • 浮游:漫游,随意游走。
  • 落落:形容时间或次数稀少。
  • 皎皎:形容明亮洁白。
  • 峨峨:形容高耸。
  • 芙蓉:荷花,这里指戴在头上的荷花形状的装饰。
  • :到访。
  • 脩竹:高高的竹子。
  • :一种陶制的容器,这里指用瓮盛放的酒。
  • 扬声:高声。
  • 泠风:清凉的风。
  • 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或方法。
  • 玄默:深沉静默,指内心深处的宁静。
  • 衰颜:衰老的面容。
  • 返笙鹤:指仙人乘坐的笙和鹤,这里比喻仙人离去。
  • 无方:无法。
  • 追往踪:追随过去的踪迹。

翻译

轻盈飘逸如学仙之人,漫游于大江之东。 三年来寥寥数次,才得以再次相逢。 衣着洁白如葛,头戴高耸的芙蓉。 来到我那修长的竹林之下,自行开启床头的酒瓮。 欢笑歌唱,举杯畅饮,声音激荡起清凉的风。 劝我追求至高无上的道,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天相通。 想要学习却知其不易,衰老的面容不由自主地泛起红晕。 明日仙人将乘笙鹤离去,我无法追随其过去的踪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学仙之人的形象,通过对其轻盈飘逸的姿态、洁白的衣着和高耸的芙蓉装饰的描写,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中,“我”与学仙之人的相逢和交流,体现了对至高无上道理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然而,面对衰老的面容和无法追随仙人踪迹的无奈,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