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宫詹与屠太宰论事劄子
注释
- 胥通:互相通达。
- 出纳:指官吏的职务,负责朝廷的文书出入。
- 札子:古代的一种文书形式。
- 沨沨:形容声音洪亮。
- 韩论及欧书:指韩愈的论说和欧阳修的书法,两者都是文学艺术的典范。
- 诋讪:诋毁嘲笑。
- 詾詾:形容议论纷纷。
- 摄旷:暂时摄政。
- 牢笼:比喻策略或计谋。
- 謇谔:直言不讳。
- 喑聋:沉默不语。
- 蓍龟:古代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比喻重要的决策依据。
- 钺: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指刑罚。
- 珂马:装饰华丽的马。
- 胥靡:指普通百姓。
- 颙:仰望。
- 缄封:密封。
- 剀切:切实,恳切。
翻译
古代的谏言没有专门的职位,士人和百姓都可以互相通达。现在设置了专门的职位,不在其位的人则保持沉默和恭敬。卿相们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是通过负责朝廷的文书出入来代行天命。宫詹的这份札子,是为了责备太宰公。言辞严厉而气势直率,读起来声音洪亮。韩愈的论说和欧阳修的书法,虽然时代不同但都留下了卓越的足迹。这既可以扶持国家的正义,也可以表达对朋友的忠诚。百年间没有这样的言论,朋友之间的道义因此而兴盛。
朝廷对台给的惩罚,导致班直空缺。太宰公请求暂时摄政,奏章上得非常匆忙。他忽略了救援,反而涉及了迎合。他急于处理那些事情而故意拖延这里,意外地使用了策略。人们对此感到鄙视,纷纷议论和嘲笑。台是风纪的守护者,给则是丝纶的总管。朝廷将耳目托付给他们,立法是祖宗的遗训。官职虽小但关系重大,责任重则期望高。通过他们来规范过失,攻击邪佞。如果顺从就像水流一样自然,不顺从则像水被堵塞。士气需要培养,培养则气充。如果压抑失去直言,就会使他们沉默不语。
天子本是圣明的,太宰公是重要的助手。信任他们就像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可以决定吉凶。慷慨能行义,怎能说没有优容。难以解决的是彭王的喜怒,这影响了天子的决策。程的罪最终被释放,刑罚最终没有实施。公议如日中天,连三尺童子都明白。难道太宰公不理解,而不如童子明白。朝廷执行这样的惩罚,名义上是惩戒不供。通过摄政来寓含援助,为何不借鉴触龙的例子。乞求浆水或许能得到酒,求鱼或许能离开鸿。言患不必到此地步,何必担心听不见。
可惜在谏垣,一年中两次受挫。岁月来来去去,履霜感到寒冷。不可让朝廷长期有拒谏的风气。凤鸟吝啬不鸣,如果鸣叫则时代和谐。不仅是为了群谏之地,也是为了树立辅佐的功勋。那天举荐的奉命,与谏言的时机恰好相同。奏名四十员,华丽的马匹在长街上闪耀。普通百姓共同奔走,低头沉默不敢仰望。观察者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道议如蜂起。责任将归于谁,不可推卸。应当怜悯时局的不平,也可悲人的困苦。不鸣岂是瓦鸡,不应岂是木钟。岂待七年才发声,救火必迅速。但恐缓不及时,激切有密封。令人思念三原,此时心胸热烈。陈乞唯恐落后,切实期望必从。皎皎歌白驹,一去无踪迹。江湖渺茫,我的忧虑无法终结。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谏言与现代官职的对比,表达了对直言不讳和忠诚的推崇,以及对朝廷政治的忧虑。诗中,沈周以韩愈和欧阳修为榜样,强调了直言的重要性,并批评了朝廷中的权谋和迎合。他通过具体的政治事件,揭示了官场的复杂和士人的困境,呼吁恢复直言的风气和公正的政治环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