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祀归得赐暖耳诗和方石韵四首

轻华弄日暖含芃,短发蒙茸乱不辞。 狐掩敝裘惭并价,马惊寒影怯初骑。 宁同赵服随胡制,不似齐冠污肉时。 寄语春风莫吹却,多情长诵感恩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陵祀:古代对祖先的祭祀。
  • 轻华:轻薄的花瓣。
  • (péng):草木茂盛的样子。
  • 蒙茸:蓬松杂乱的样子。
  • 狐掩敝裘:指破旧的狐皮大衣。
  • 赵服:指赵国的服饰,这里可能指异族的服饰。
  • 胡制:指外族的制度或服饰。
  • 齐冠:指齐国的帽子,这里可能指古代的官帽。
  • 肉时:指古代官员因罪被削去官职,如同被割肉。

翻译

轻薄的花瓣在温暖的阳光下摇曳,草木茂盛,我的短发蓬松杂乱,却无暇整理。破旧的狐皮大衣与这价值不菲的赐物相比,显得相形见绌,马儿在寒风中惊恐地闪躲,我初次骑乘时也心生怯意。我宁愿不穿赵国的服饰,也不愿像齐国的帽子那样,在失势时被削去官职。春风啊,请不要将这赐予的温暖吹走,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将永远铭记这份恩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参加完祖先祭祀后,得到赐予的暖耳,感受到的温暖与感激。诗中通过对轻薄花瓣、茂盛草木的描绘,营造出春日的温暖氛围,而“狐掩敝裘”与“马惊寒影”则反映了诗人对这份赐予的珍视与初得时的不安。后两句通过对赵服、齐冠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恩赐的珍视,以及对春风的祈愿,希望这份温暖能够长存。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恩赐的深切感激之情。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 1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