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厓山:地名,在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 大忠祠:为纪念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而建的祠堂。
- 行在:皇帝临时驻扎的地方。
- 日南:地名,指南宋末年皇帝逃亡至的南方地区。
- 虏骑:指元朝的军队。
- 翻佑贱:反而保佑了敌人。
- 江流非堑:江河不是天然的屏障。
- 和戎策:指与外族和平相处的政策。
- 养士年:培养士人的岁月。
- 雪耻:洗刷耻辱。
- 腥膻:指外族的侵略和统治。
翻译
宋朝皇帝南迁的日子,元军长驱直入,挥动着百万铁骑。 潮海之神竟然保佑了敌人,江河并非天然的屏障,却枉称天险。 庙堂之上,遗留下与外族和平相处的政策之恨,宗社之间,深藏着培养士人的恩泽岁月。 千古以来,中华大地必须洗刷耻辱,我皇亲自扫除外族的腥膻。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在参观厓山大忠祠时所作,表达了对南宋末年抗元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诗中,“宋家行在日南迁”描绘了宋朝末年的动荡局势,“虏骑长驱百万鞭”则生动地表现了元军的强大和侵略性。后两句通过对“潮海有灵”和“江流非堑”的对比,抒发了对天意难测和天险不足的无奈。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强烈愿望和对皇帝的期望,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悲壮和激昂的情感。

李东阳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 1587篇诗文
李东阳的其他作品
- 《 谢谢方石惠石棋子 》 —— [ 明 ] 李东阳
- 《 陵祀道中次韵答周松露亚卿四绝 其四 》 —— [ 明 ] 李东阳
- 《 和世赏韵 》 —— [ 明 ] 李东阳
- 《 平湖十咏为过郎中太仆作 其十 鲁公古墓 》 —— [ 明 ] 李东阳
- 《 九桥书屋为京学陈教授作 》 —— [ 明 ] 李东阳
- 《 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 —— [ 明 ] 李东阳
- 《 次邵东曹借屋诗韵 》 —— [ 明 ] 李东阳
- 《 厓山大忠祠诗四首 其三 》 —— [ 明 ] 李东阳